|企業永續

對應 SDGs


重大主題
職業安全衛生政策
秉持「幸福企業、友善職場,追求零工傷」目標,由「環安衛管理推動中心」( 原「環安衛管理委員會」)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 ( 大陸:安全生產法) 規定建立與推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提供安全與健康的工作條件、消除與降低職安衛風險,推動工作者職業安全。推動中心定期檢視各廠區職業安全衛生計畫執行狀況,安全事故處理、肇災問題分析與預防。
環安衛管理推動中心管理方針
職場安全目標

註1:極重大、嚴重事故係指廠內死亡、工作者無法恢復的其他傷害( 如截肢)、或廠內無法於6 個月內恢復至受傷前健康狀態。

註2:輕微以上事件,指廠內包含輕傷害( 損失工時達一日以下) 可記錄事故。

註3:全承攬商失能傷害頻率(F.R.),以非本公司員工之工作者為分析對象,此類工作者復原後作業場所不定,無法統計實際損失工作天數,以調查發生頻率( 人次/ 百萬工時) 為基準。2023 年煙台發生承攬商工傷2 件、CAS 承攬商工傷16 件。

註4:FSI 事故事件不包含輕傷害( 損失天數未達1 日),2022 年起新增印尼華新鎳業統計,2023 年起增加CAS 統計 。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含消防安全管理)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ISO 45001) 適用涵蓋臺灣廠區( 新莊、楊梅、臺中、鹽水)、大陸廠區( 上海華新、東莞華新、江陰華新、江陰合金、常熟華新、煙台華新)、印尼華新鎳業與CAS 之所有工作者( 員工、承攬商及訪客),經內外部稽核之整體場域覆蓋率,員工占89.63%,非員工( 承攬商) 占97.59% ( 臺北總部、南京置業、馬來西亞華新精密尚未通過驗證)。各生產營運據點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工作者參與、諮商與溝通、預防和減輕與業務直接相關之職業安全衛生衝擊等,依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章節條文規定辦理。華新持續以PDCA 動態檢討改善與預防再發生管理手法、內部稽核操演,年度職業安全衛生績效指標設定與追蹤等管理機制,提升同仁工作安全。
職業安全衛生之工作者參與、諮商與溝通

▪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

各廠區皆設有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由企業工會指派一定比例勞工代表參與,定期( 每季/每月) 召開會議討論職業安全衛生( 安全生產) 相關法規、重大安衛議題與安衛管理績效,並將會議記錄與職業安全宣導訊息傳送給公司同仁。

職安衛委員會勞工代表比例

註1:臺灣各廠區依法設置安全衛生委員會( 簡稱安委會),勞工代表人數均符合法規。大陸、馬來西亞及印尼廠區為安全生產委員會。

註2:(1) 比例= 勞工代表人數/ 委員會總人數X 100%。(2). 臺灣法規規定勞工代表比例須達1/3 以上,海外無此規定。

註3:CAS 每年至少組織一次企業安全會議(根據義大利2008 年法令第81 號),與會者包括工人健康與安全代表(RLS),並根據RLS 要求進行項目調查及專案會議及邀請RLS 參加職業衛生醫生對工作場所的檢視(根據義大利2008 年法令第81 號)。

職業安全衛生溝通機制

以ISO 45001 職業安全標準,透過下列機制落實職業安全與健康:
現場班股會、交班會、目視化管理(5S)
現場定期會議,當發現危害與危險狀況時,同仁可即時傳達意見,彙整有效提案改善專案,將給予適當獎勵機制。
環安委員會定期會議
各部門代表在會議傳達意見,勞資共同溝通職安政策、職災案例研討、職安衛安全議題。
承攬商協議組織會議
與協力公司(承攬商)進行工作場所危害告知、意見溝通及公司政策宣導;並定期與承攬商溝通討論。
職業災害評議會
每月上旬對前一月份失能三天以上工安事件召開評議,並由環安部門進行「即時事故調查」及於評議會討論,確保改善有效性及責任歸屬(作業/監督管理/規劃疏失),評議會主席由事業群總經理及環安處長共同擔任,參酌評議委員意見裁決處理措施。
健康風險防制委員會
由環安專責單位依需要召集勞工代表與相關人員,研議處理不法侵害、異常工作負荷(過勞)、人因性危害事項。(2023 年無任何個案發生)
不定期動態巡檢觀察
各單位主管、同仁於工作場所發現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依通報程序,讓工作場所負責人應即令停止作業,並使勞工退避至安全場所。

工作環境安全
強化危害鑑別風險評估 作業安全SJP
為落實源頭管理,確實管控作業安全與設備安全風險,我們在風險管理系統中,加註重複性、高肇災、高風險 特定作業(推高機、起重機、鍋爐... 等特定設備或作業)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資訊,供作業人員能有效辨識。2023 年啟動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強化專案,由臺灣與大陸各廠在原有SJP 風險管理系統,重新檢視人員作業安全、設備安全及環境安全項目,共檢視11 廠( 場) 域、147 個單位及1,816 項作業型態,鑑別出381 項危害因子;其中物理性風險占84.9%、化學性占11.2%、人因性與其他類占1.9%、生物性危害占0.1%。2024 年將針對2023 年災害案件(84 件工作者職災(含輕傷害,但不含CAS))及205 件虛驚事件(虛驚事故率238.98%,不含CAS),針對物理性危害與設備安全,透過承攬商手機APP 巡檢系統走動式管理手段,預知危險指認呼喚(KYT)活動,調整肇災機率、嚴重度、作業頻率、風險等級,以形塑全員安全認知,達零工傷目標。
註:工作相關虛驚事故率(near miss frequency rate, NMFR)= 虛驚事件數x200,000/ 總經歷工時

▪2023 年-SJP 作業安全風險因子分析

LECD 設備安全專案
2023 年針對歷年主要災害與SJP 風險項目「機械設備- 物理性傷害」啟動設備安全專案,重新檢視10 廠( 場) 域人員作業違章危害、設備硬體防護不足危害,及人與設備協同問題;共檢視147 個單位,1,049 座設備(特種設備占15%),透過關鍵設備清冊進行安全檢查表分析(SCL) 評價,與設備設施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完成78.36% 座關鍵設備風險分析。為避免低估高肇災設備風險,2024 年將開發特種設備(危險性機械設備)證照管理系統、與設備安全檢查項目、從現有控制措施(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個體防護、應急處置)評估,讓員工了解既設機台的安全設計,評估機台安全狀態,鑑認機台潛在風險,研擬降低風險之行動方案(本質安全、工程控制與管理控制),維護作業安全。
防火防爆
每年定期盤查全廠使用化學品,建置化學品清單( 進行SDS 管制與GHS 圖示維護),並針對相應消防滅火設備進行巡檢與異常汰換及定期舉辦相關緊急應變培訓,預防災害發生。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依法規實施培訓外,根據部門營運及現場工種,及事業單位年度安全培訓計畫需求辦理必要培訓。並對安環專責、消防逃生演練、特種作業人員、及緊急應變事故演練皆訂有定期培訓規劃外,建置完整環安證照系統,即時掌握各場證照動向與需求。
註:專案類型包含各廠視其需求自行增加專業課程。
職業傷害與職業病
華新各廠區醫護、職業安全衛生及人資專責窗口與各部門人員共同辦理工作者健康保護及促進事項,依規範實施員工健康檢查,自主控管轄下員工及工作者,避免從事不適宜作業,近8 年無職業病死亡或經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判定確診職業病個案。
廠內職業傷害
2021~2023 年,透過專案盤查、災害系統化分類、風險評估與安全作業標準程序(SJP) 等措施降低職災,2023 年雖災害件數上升,但整體災害嚴重度下降,規劃2024 年透過ISO45001 規範承攬商管理體系及新開發手機APP 巡檢回饋機制,持續改善降低職業傷害。
廠內職業傷害主要類型
2023 年員工工傷事故共84 件( 含輕傷害,但不包含義大利CAS 可記錄工傷19 件與輕傷害31 件),可記錄之災害比例0.55%( 工傷事故人數占員工總數比),整體災害發生頻率已下降,但嚴重度較2022 年高,經分析仍以基層技術操作人員發生例最高(91.18%),主要災害類型為夾捲傷害(26.32%),相關災害事故風險及缺失已及時透過硬體防護及管理措施完成改善。規劃2024 年透過LECD 設備安全改良改善,減少設備「捲夾」危害、SJP 作業安全改善作業程序,減少「被撞」危害,與5S環境優化,減少通道「跌倒」風險,透過「KYT(危險預知訓練)」手法,提升「基層員工」危害意識,降低傷害發生。 2023 年全公司無火災、化學品洩漏及死亡工傷情形。

▪2023 年廠內- 失能傷害災害統計

▪廠內工作者職業傷害統計

公式說明:職業傷害所造成的死亡比例 = 死亡人次數/ 實際工作時數×200,000

嚴重的職業傷害比例(排除死亡人數) = 請工傷假超過6 個月人次/ 實際工作時數×200,000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比例 = 總工傷數/ 實際工作時數×200,000

實際工作時數= 表定工作時數+ 加班時數- 所有請假時數

註1:2023 職災統計分析資料,「日數」係指「日曆天」,且從事故發生的隔天開始計算「損工日數」,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次數統計不含上、下班途中交通意外事故,及輕傷害( 損失工時未達1 日)。

註2:上述資訊包含CAS,公司員工可記錄之職業災害共計19 件,其中嚴重職業災害1 件,非員工可記錄職業災害共計16 件。

職業安全衛生法規遵循

2023 年臺灣違反重大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共5 件,裁罰新臺幣60 萬元。( 大陸、東南亞地區無違反事項)

將持續進行每一事故與裁罰事件檢討,對於高風險危害作業與設備、高頻率虛驚事件,及聚焦隱患,以專案方式並透過資訊系統協助,逐步改善人員安全意識、即時掌握機械設備、管制( 原)物料與化學品狀況,並逐步建置法規雲資訊系統,優化職安衛管理系統。

註:重大裁罰揭露標準為新臺幣10 萬元/ 人民幣2.2 萬元。

承攬商管理與稽核
華新麗華與承攬商協力改善工作環境安全

華新臺灣及大陸各廠皆落實《華新麗華承攬商管理原則》,所有承攬商皆須簽署《環安衛承諾書》及遵守『承攬須知』( 涵蓋率100%)、定期召開開工會議與承攬商協議會議,承攬商須接受相關培訓後始取得入場( 廠) 資格。透過「承攬管理系統」管理承攬商進出廠資訊,2023 年承攬商進廠27,324 家次、總工時1,381,069 小時,各廠區持續落實《華新麗華承攬商安衛管理藍皮書》、《承攬商安衛管理規章標準化》及《承攬商保險規範》及門禁管制等,共發出724 張缺失通知改善單、98 張違規處份罰單。2023 年煙台發生2 件工傷,相關缺失已立即改善,重點關注事項已完成宣導。

2023 年無承攬商在華新廠區工作環境發生火災。

承攬商安衛管理專區


職業安全衛生重點活動

華新每年設計可行的員工健康促進計劃,依據風險管理及廠內危害作業、特殊作業檢查族群( 噪音、游離輻射、粉塵、高溫、鉛、錳、鎳、正己烷作業),辦理健康檢查及結果分析,訂定危害性作業的健康保護計畫,確保良好工作環境,避免職業病產生。

2023 年透過健康促進講座及活動,提高同仁健康意識及引導員工改變健康行為與習慣與獲得正確衛生知識,2023 年共辦理衛教講座115 場次,4,142 人次參與,另有8 名女性懷孕員工接受母性勞工健康保護。同時,各廠區積極建立健康的工作環境,落實各項職場健康促進工作的推動,榮獲許多肯定,包括臺北總部- 績優健康職場- 活力躍動獎、健康職場認證健康促進標章、優良哺( 集) 乳室特優認證,以及新莊廠- 安心場所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