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能源管理政策
華新積極應對氣候變遷,制定碳管理、淨零排放及資源循環利用政策與願景,並透過逐年增加節能減碳、資源再利用及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軟硬體投資,致力於打造永續且環境友善的營運體系。其架構如下:
▪源頭管理
優先採用綠色原材料(如廢金屬)與再生能源(如太陽能),並導入智能化設備,以提升效率並減少資源浪費。
▪製程管控與降污減排
透過化學能替代部分電爐煉鋼電能,並藉由製程技術改良(如純氧燃燒技術、設備效能優化)降低污染物排放。
▪末端回收與循環利用
推動廢棄資源循環再利用(如廢塑膠轉化為再生塑膠粒、廢酸回收再生),並落實水資源與能源循環利用,如製程及環保設備冷卻水循環、中水回用、廢熱回收及爐碴再利用等措施。
管理制度與系統建置
華新導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及ISO 46001水資源效率等管理系統,透過完善的環境管理系統,強化能資源管理、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營運對環境的衝擊,邁向循環經濟。環境永續管理系統涵蓋範疇、查驗證機構及證書詳見「關於本報告書」章節及
公司官網。
環保投入
華新積極導入先進的防治設備,並結合多項管理系統與方法以降低生產活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包括減排和提升循環利用率,導入完整的環境監控系統,盤查潛在的污染區域,並提前採取預防和改善措施。
節能減碳管理
為實現華新「淨零碳排」目標,華新除應用科學方法進行減量目標訂定並採取措施外,並結合外部供應鏈共同推動能源管理、碳管理。
華新碳管理策略與進程
能源管理
2024 年能源耗用依序為電力、天然氣、汽油、柴油、外購蒸汽,總熱值10,107.91×103GJ;各產品別能源使用情況與熱值比例如下表:
▪各產品能源耗用
註:
- 能源耗用=燃料使用量x燃料熱值(依據能源局2023年製造業查核年報)。
- 以上資料為本公司臺灣及亞洲地區所生產電線電纜(楊梅廠、新莊廠、上海華新)、不銹鋼(鹽水廠、臺中廠、煙台華新、常熟華新、江陰合金、華新精密)及歐洲地區不銹鋼(CAS)產品能源耗用統計。
- 上述能源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其餘皆使用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總耗用量為:9,057.66×103GJ
▪單位產量能源耗用量
註:
- 不銹鋼及電線電纜能源密集度值為總熱值(GJ)/產量(噸)。
- 能源熱值依據 2014 年能源統計手冊-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表。
- G焦耳=109焦耳。
- 不銹鋼(歐洲)數據於2023年開始併表(2023年:CAS個體;2024年:CAS合併主體)。
節能減碳全面展開
配合國家節能目標,持續推動各項節能措施,優化能源管理資訊平台及進行全面盤查,2024 年完成大陸各廠區 ISO 50001 通過能源管理系統第三方驗證通過,爾後每年持續通過系統驗證,並透過能源管理資訊平台發掘關鍵指標進行熱點分析,找尋節能減碳機會。2024 年亞洲地區電線電纜及不銹鋼之單位產品熱值排放強度較 2023 年皆下降 40.26% 及 26.51%。2025 年單位產品耗能減量目標設定較 2024 年下降 1.5%。
2015年
各廠區成立節能減碳管理組織,訂定年度目標及各項節能減碳措施,定期召開會議檢討與建置能源管理資訊平台以進行即時管理。
2021年
規劃建置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自發自用5.5 MWp,已於2024年全部建置完成,併網發電量6,232,988度。
2022年
環安衛管理委員會滾動式調整五年能源管理計畫,設定每年節電及減碳 1.5% 目標。
2024年
臺灣4個廠區皆達到經濟部能源署年度節電率1%要求,平均節電率1.92%;臺灣及海外廠區(亞洲)共提出105個減碳方案,總節電率3.14%,減碳總量18,886公噸CO2e/年。
▪淨零碳排執行方向
▪減碳成效
▪2024年節能計畫
註:
- 二氧化碳當量根據各廠區的當地電力、天然氣、蒸汽、柴油、其他排放係數計算。
- 範疇一:天然氣、柴油、其他;範疇二:電力及外購蒸汽。
- 減碳量計算是以設備汰換/更新/製程調整“前”為基準線(以科學計算)進行計算。
- 減少耗能=節約量x熱值(能源熱值依據2023年能源統計手冊-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表)。
- 基準年為滾動式檢討2023年(10,326.48x103GJ)。
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範疇一及範疇二)
▪安環資訊平台
2015年起建置並持續優化「安環資訊平台-溫室氣體盤查與計算產品碳盤查」,收集各廠區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由環安衛管理委員會每季檢視管理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亮點專欄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 華新各廠區訂定減量目標及執行相關措施,同時結合外部供應鏈共同推動能源管理、碳管理。 在2024年臺灣廠區減碳績效為5,760公噸CO2e,獲臺中市陽光A+競賽「淨零先鋒獎」榮耀。
全公司溫室氣體揭露時程規劃
華新持續關注碳排放權交易發展、歐盟邊境稅、臺灣碳費及研擬內部碳定價,參與大陸碳交易市場運作以確保未來碳配額量及公司永續營運發展。
2024年印尼 WNII 及旭日溫室氣體盤查
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及範疇二)
2014 年起推動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盤查及各項能源減量方案。2024 年臺灣廠區及海外廠區(亞洲)依產品特性分類(電線電纜、銅線材、不銹鋼)其排放強度為 0.320、0.127 及 0.608;較基準年註分別下降 13.64%、下降 8.54% 及上升 2.01%;在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臺灣及海外廠區總排放量較 2023 年上升 4.98% 及 22.95%。
華新尋求各種可行減量方案,承諾 2030 年達成較 2014 年減少 15% 之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為邁向低碳經濟努力。
註:本公司原以2014年作為溫室氣體單位產品排放比較基準年,考量產品結構及部分廠區轉售,基準年調整為2020年(範疇一為 190,381 公噸及範疇二 402,296 公噸)。
▪溫室氣體排放量
註:海外(歐洲):2023 年 CAS 個體、2024 年 CAS 合併。
▪各項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註:各項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基準年為 2020 年,當年度電線電纜為 0.371、銅線材 0.139 及不銹鋼 0.596(不含 CAS)。
註:
- 範疇一:為直接能源、範疇二為間接能源,溫室氣體排放源包含 CO2、N2O、CH4、HFCs、SF6。
- 臺灣區:楊梅廠、新莊廠、鹽水廠、臺中廠。
- 海外(亞洲):江陰合金、上海華新、煙台華新、常熟華新、華新精密。
- 海外(歐洲):2023 年 CAS 個體、2024 年 CAS 合併。
- 海外(印尼):2024 年包含 WNII 及旭日。
- 排放量單位:公噸 CO2e;強度單位:公噸 CO2e/公噸產品。
- 排放係數採用環保署公告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 6.04 版,GWP 以 IPCC 第 6 次評估報告(2023)之數值;溫室氣體彙整方式採取營運控制法。
- 本公司以 2014 年為執行節能方案起始年。
- 範疇二依據市場基礎方法計算排放量。
溫室氣體價值鏈盤查(GHG範疇三)
華新依循ISO 14064、GHG Protocol及第三方驗證,鑑別價值鏈碳排放活動,做為減排策略擬定參考。2023年成立「華新麗華低碳聯盟」及推動永續供應鏈計劃,偕同價值鏈夥伴共同打造永續發展商業模式。
2024年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三項目中,華新採用重大性鑑別標準準則,考量排放量、改善潛力、量化方法等評估因子,鑑別購買產品與服務之上游原物料排放量、營運產生廢棄物的處置與處理的排放類別、揭露範疇三類別項目。
註:
- 臺灣區:楊梅廠、新莊廠、鹽水廠、臺中廠。
- 海外(亞洲):江陰合金、上海華新、煙台華新、常熟華新、華新精密。
永續綠色供應鏈與華新低碳聯盟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