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續
重大主題

對應 SDGs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華新麗華深知氣候變遷對企業永續經營交互影響的重要性,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建議之風險管理方法,並參考IFRS永續揭露準則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鑑別氣候變遷對營運產生的風險與機會財務衝擊,並推動各項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作業,以持續降低風險、提升韌性並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氣候變遷相關治理

▪氣候變遷治理及管理架構

華新麗華的氣候變遷治理與管理架構由董事會負責最終監督氣候相關重大風險,並指導管理策略、重要行動計畫及目標達成情況。設有「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制訂企業永續策略與願景,以推動永續發展相關工作與管理,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包含氣候變遷議題之永續發展執行情況,本屆委員會設置委員六人,並由獨立董事擔任召集人。永續辦公室負責規劃及指引公司權責部門辨認並管理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亦定期向永續發展委員會報告相關議題的趨勢、影響與執行績效。針對氣候變遷相關職責說明如下:

董事會

  1. 董事會為華新麗華氣候變遷風險管理之最高決策單位,負責審議華新麗華整體的氣候變遷管理政策及重大決議,並監督氣候變遷管理機制之有效運作;
  2. 審議華新麗華氣候變遷有關的風險與機會,並將其納入年度預算、業務計畫及重大資本支出之議案討論內。

永續發展委員會

  1. 每年度向董事會呈報氣候風險與機會之評估結果及工作進展;
  2. 負責執行董事會審議之氣候變遷管理政策及重大決議,轄下設置各推動中心,負責執行氣候變遷風險的減緩與機會的落實。

永續辦公室

  1. 定期追蹤國際氣候變遷發展趨勢相關資訊,提升公司同仁對全球風險趨勢與氣候變遷的認知;
  2. 負責鑑別與評估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且定期統籌氣候變遷討論會議,召集風險管理組辨識氣候變遷之實體風險、轉型風險與機會,並提出相應之改善對策並及定期追蹤執行狀況與目標,持續強化氣候風險及機會管理工作。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管理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執行流程

為有效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本公司將氣候變遷相關風險納入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的追蹤範疇,並持續關注會對本公司營運造成衝擊之氣候風險,包含國際法規規範、極端氣候發生情形等,並導入後續財務衝擊及管理成本之估算,滾動式調整相關管理機制,以利進一步提出相關因應策略,增加公司營運韌性。

各部門共同進行氣候風險的評估,全面性評估相關風險對營運流程當中可能造成的衝擊。透過教育訓練,說明全球風險趨勢與氣候變遷、TCFD 發展現況、TCFD 評估架構、氣候變遷情境設定與衍生之風險與機會,提升同仁對全球風險趨勢與氣候變遷的認知,引導同仁在不同氣候變遷情境設定下,辨認出營運流程中可能面臨之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並評估其發生可能性、衝擊與影響。

為建立氣候風險管理機制並提出因應策略,本公司針對統整後之風險與機會,召開第二次會議,由部門以上主管或瞭解部門業務流程同仁參加,針對各部門辨認出之高風險及高嚴重度之風險,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決策,及應採取何種適當管理策略(減少、轉移、接受或控制)之參考。

評估準則

▪風險與機會情境模擬結果

華新依循TCFD 指引,參考四種氣候變遷情境,完成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

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完成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後,依照風險或機會的「發生可能性」及「衝擊程度」,識別出高風險因子3 項、高機會因子3 項,氣候變遷之風險矩陣與機會矩陣如下圖: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管理

註:時間範圍之定義:短期:2023 年、中期:2024-2025 年、長期:2026-2030 年

風險 001- 氣候極端變化影響上下游供應鏈及運輸

▪衝擊說明:

極端氣候發生頻仍,可能導致供應中斷,而影響產品交期導致營運中斷,失去特定客戶或市場,營收下降。

▪情境說明:

援引科技部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所開發之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aiwan Climate Change Protection In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Knowledge Platform, TCCIP)的預測資料,分別引用最劣情境(SSP5-8.5)及中高排放情境(SSP3-7.0),評估極端氣候嚴重程度提高的兩種情境下對於華新的財務衝擊影響。

▪財務影響評估:

本公司評估極端氣候導致營運中斷可能影響之天數及未來極端氣候之嚴重性,以計算營收受影響程度。經評估,潛在財務影響未達本公司所定義之重大財務衝擊門檻
註:華新麗華重大性判斷如下:(1) 損益新台幣3 億元以上(2) 影響公司年營收10% 以上。

風險衝擊面向

導致產品交期延宕或斷鏈,導致收入減少:
原物料生產穩定性受極端氣候影響,尤其銅板、銅條線作為電氣導體材料在各行各業中廣泛使用,若供應商供貨無法及時提供,影響產品無法依客戶需求出貨,可能導致產品交期延宕甚至產業斷鏈,使營運收入下降。
極端氣候變化增加運輸成本:
極端氣候的發生,將導致運輸中斷的風險增加,運輸公司可能因此減少航班服務,公司因而需要去尋找替代運輸方式,將大幅增加額外運輸成本。
無法履約產生的違約費用:
若原物料供應商無法履行合約並提供產品,或是供應商停產,將對公司的生產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若導致交貨異常,甚致造成違約費用及信譽風險。

因應策略

強化供應鏈韌性:
企業落實供應鏈管理,透過供應商評鑑、稽查及輔導;並增加原物料供貨來源,提升供應鏈韌性。
全球化布局:
針對關鍵市場建立在地化生產或營運據點,縮短供應鏈,降低運輸風險提高服務速度。

風險 002- 低碳技術轉型的成本

▪衝擊說明:

為了推動低碳轉型,公司持續研發淨零相關技術與綠色低碳產品,導致研發成本增加;並汰換既有傳統高耗能高排碳設備與燃料,引入高效率低排碳量之設備與燃料,增加資本支出與生產成本。

▪情境說明:

在淨零的趨勢下,各產業的業者均啟動淨零排放策略,並全面要求價值鏈降低碳排放量,分別引用IEA 於2022 WEO 報告中提出的NZE 及中華民國國家自定預期貢獻作為,評估本公司可能產生的財務衝擊。

▪財務影響評估:

考慮到包括歐盟、美國在內各地區碳關稅政策,本公司對不銹鋼事業群和電線電纜事業群之營業收入進行影響評估,並計算潔淨科技及節能設備相關資本支出及低碳產品研發費用。經評估,潛在財務影響未達本公司所定義之重大財務衝擊門檻
註:華新麗華重大性判斷如下:(1) 損益新台幣3 億元以上(2) 影響公司年營收10% 以上。

風險衝擊面向

未提供低碳產品,營收減少:
市場和消費者對於可持續性產品的需求增加,企業未能提供低碳產品可能造成市場份額受到侵蝕,營收減少。這種情況下,企業面臨著被競爭對手超越以及失去對環保意識消費者吸引力的風險。
跨入低碳產品市場,資本支出及營運成本增加:
為了開發和銷售低碳產品企業需投入額外的研發費用,開低碳產品,包括更新設備、建立新的生產線以及投資於潔淨能源。轉型初期,部分低碳技術處於發展階段,面臨技術不成熟或不穩定、且低碳技術的營運成本較高,導致整體營運成本上升。
開發並生產低碳產品,研發及生產成本上升:
創新和開發低碳產品往往需要額外的研究與開發(R&D)投入,這不僅包括新技術的研究,還有對現有產品進行改良以減少碳排放的成本。隨著新技術從概念到市場的轉化,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技術挑戰和成本超支的風險。

因應策略

低碳市場的研究及技術投入:
持續評估最有潛力的低碳技術方向,以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包括投入能提高運營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創新技術。
提高低碳技術研究及生產效率:
利用數據分析和自動化技術優化生產流程,加速產品開發,並通過精益生產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同時,與合作夥伴共享資源和知識,共同開發低碳解決方案,分攤研發成本。
推動循環經濟解決方案:
增加使用鋼廢不銹鋼投入配比至80% 以上,降低原物料的耗用,減少營業成本;降低產品原酸物料耗用量、減少產出有害事業廢棄物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費用。強化廢棄線纜材料的再生利用,以及可循環回收的產品是最佳的減排減廢方案,提供客戶低碳排及環境友善的產品,創造雙贏的綠能應用。

風險 003- 政策法規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成本

▪衝擊說明:

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相關法規日趨嚴格,及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提高,企業購買再生能源、營運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被課徵碳稅碳費,營業費用增加。

▪情境說明:

在淨零的趨勢下,各產業的業者均啟動淨零排放策略,並全面要求價值鏈降低碳排放量,分別引用IEA 於2022 WEO 報告中提出的NZE 及中華民國國家自定預期貢獻作為,評估本公司可能產生的財務衝擊。

▪財務影響評估:

本公司以台灣及中國大陸廠區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基礎,根據2022 年世界銀行發布之《碳定價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報告,評估各地區現行及預估碳價,確認潛在財務影響未達公司所定義之重大財務衝擊標準
註:華新麗華重大性判斷如下:(1) 損益新台幣3 億元以上(2) 影響公司年營收10% 以上。

風險衝擊面向

溫室氣體排放成本增加,營業費用增加:
各國政府根據溫室氣體排放訂定碳稅碳費政策,企業各地營運據點受不同主管機關監管,包含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將初步針對特定產業課徵碳費,增加華新麗華營業費用。

因應策略

低碳技術的研發:
因應減碳要求,積極研發低碳產品,包含開發低碳原料、低耗能的生產過程、回收再生原材料的研發應用,以及將延長生命週期納入產品研發考量因素。
提高生產效率及能源使用效率:
企業建置智能高效工廠,使用低碳能源之生產設備與耗材,並透過調整排程,讓生產設備維持較高能效,提高生產效率,節省能資源耗用,降低營運成本。
建置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設置再生能源裝置,提升企業再生能源的發電量能。
購買再生能源以及碳權:
購買再生能源,包含太陽能、風能等綠電,或購買碳權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抵減,以減緩碳稅碳費產生的財務衝擊。
供應鏈管理:
與上游供應商實施60% 綠色供應鏈計劃;並與客戶配合政府資源進行1+N 以大帶小減碳計畫,以達到上下游減碳之目標。
導入碳捕捉技術(CCUS):
投資導入碳捕捉技術,捕捉企業營運過程中,排放到空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機會 001- 使用更高效能的生產和配銷流程

▪影響情境:

建立高效工廠、將製程優化、並導入自動化、智能控管成本同時加大產出效率,降低營運成本。

機會衝擊面向

自動化設備減少營運成本:
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技術,企業能夠優化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減少人工錯誤和人力成本。自動化技術如機器人操作系統和智能監控系統能夠實時監控生產線,精確調整生產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浪費,從而顯著減少營運成本。
能源使用效率提升 減少營運成本:
投資於能源效率較高的設備和採用節能技術可以顯著降低企業的能源消耗。例如,使用節能照明系統、高效能的加熱、通風和空調系統(HVAC)、以及優化的電機和泵系統,都能夠減少能源使用並降低能源費用。此外,採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或風能,不僅能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也能進一步減少營運成本。
計算產品碳足跡 增加營運收入
準確計算產品的碳足跡並採取措施減少排放,不僅有助於企業實現環境目標,也能增強品牌形象,吸引更多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者和投資者。此外,透過參與碳交易市場,企業可以通過出售減排量來獲得額外收入。此策略不僅有助於開拓新的營收渠道,同時也鼓勵企業進一步投資於低碳和環保技術,形成良性循環。

因應策略

建置自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透過安裝太陽能板,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和能源購買成本,有助提升能源自給自足率,並減少碳排放。
增加多元能源利用:
通過多元化能源組合,例如結合再生能源和高效能電池儲能系統,可提高能源利用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多元化的能源策略能夠在不同的經營環境下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減少因能源價格波動或供應中斷帶來的風險,同時優化能源成本結構。
強化溫室氣體排放管理:
定期評估生產和配銷流程中的碳排放情況,透過執行節能減排項目,如提升設備效率、優化生產流程和物流規劃,可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機會 002- 進入新市場

▪影響情境:

進入再生能源建設市場,例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電動車市場,擴展市場與客戶,增加營收。

機會衝擊面向

擴大產業之銷售量,增加營收:
透過自有研發能力,積極布局潔淨能源產業,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電動車等產業,相關產業產值逐年成長,對企業既有產品需求增加,有利於擴大本公司於前述產業之銷售量及營收。
偕同客戶共同開發新產業應用,增加市場拓展,有助進入新市場:
提供符合產業趨勢之產品,並偕同客戶共同開發新產業應用,除協助客戶拓展經營領域,並可增加客戶與本公司關係之黏著度。

因應策略

提供諮詢服務,以偕同客戶產業轉型,跨足新市場:
針對現已掌握之供應鏈,偕同客戶以專案形式提供終端試料及技術支援,提升終端用戶對本公司品牌之了解,尋求轉料契機。
投入新興市場開發的行銷與宣傳:
利用行銷團隊進行相關產業調研,勾勒潛在供應鏈之樣貌,並嘗試進行開發;同時利用外貿協會推廣活動及參與國內外展覽,使終端內認識華新麗華品牌。

機會 003- 使用新能源新技術

▪影響情境:

使用可再生低碳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風險,有助降低產品的碳足跡,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營業收入。

機會衝擊面向

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產品競爭力,並減少碳稅碳費的衝擊:
滿足客戶對於綠色/ 低碳產品要求,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營運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產品的碳足跡,增加產品競爭力,銷貨收入成長。

因應策略

建置自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設置太陽能裝置容量,提升綠電生產比例;評估增加再生能源發電量能,包含風電、生質能、氫電共生等發電量能。
資本投入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評估氫能燃燒與富氧燃燒導入熱處理設備。

氣候變遷因應策略

為因應極端氣候帶來之風險與機會,華新積極展開各項減碳行動,確立集團內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打造綠色低碳營運模式、並透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研發能力,提升綠色製程並精進綠色產品。

氣候變遷相關指標與目標

▪溫室氣體減量

淨零目標及達成進度請參閱「1.2 能源與溫室氣體管理

▪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相關的研發與應用,包含潔淨科技產品營收及研發投入等目標與達成進度請參閱「4.2 綠色產品與營運